紅薯脫毒技術是一項高新農業增產技術,是生物技 術、病毒學技術和良種繁育技術有機結合的產物。紅薯脫 毒的原理:一是利用了植物細胞的全能性,即植物細胞在 形態建成方面具有極大的可塑性,可以在特定條件下分化 出不同的細胞、組織以及,終再生成完整植株;二是 根據病毒在植物體內運轉及分布的特點和規律,采取莖尖 分生組織離體培養的方法獲取無病毒試管苗。
3、抗逆性提高,耐貯存
與普通甘薯相比,脫毒甘薯較為耐旱,對線蟲、黑斑病、黑痣病等病害的抗性有明顯提高,在相同儲存條件下,薯塊完好率高20~55%。
4、增產效果明顯,花葉紫,經濟效益顯著
與相同品種的普通甘薯相比,花葉紫種苗基地,脫毒甘薯的增產幅度可達20~200%,具體增產幅度依品種對病毒的耐性差異而不同,病毒越嚴重,脫毒后增產幅度越大。按平均畝產1500公斤,增產幅度30%計算,種植脫毒甘薯每畝可多收鮮薯450公斤,每公斤甘薯以0.8元計,每畝每年可增加收入360元。
待移栽苗活棵后,結合補苗追施1次沼液或充分腐熟的稀薄糞水,作為提苗肥。第2次在紅薯結薯期,即春、秋植種后60d左右,冬植種后70d左右追施1次催薯肥。催薯肥以鉀肥為主,花葉紫脫毒種苗基地,一般每667平方米施自制有機肥(或有機認證有機肥)500kg、草木灰250kg或礦物鉀鎂肥25kg。施用方法一般是用犁破開壟兩邊,或用小鋤在壟腰部開小溝,然后把肥料與益生菌拌勻進行條施,施后應進行1次澆水,以促其盡快發揮其肥效。同時施肥后可結合人工除草進行培土。